首页 本站原创 纪念中国辛亥革命110周年暨陈炯明将军诞辰143周年

纪念中国辛亥革命110周年暨陈炯明将军诞辰143周年

纪念中国辛亥革命110周年暨陈炯明将军诞辰143周年

陈治赠   2021年10月8日

      今年,是中国辛亥革命110周暨陈炯明将军诞辰143周年。谨撰文以资纪念。 

     一、辛亥革命之起止。

    “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这是学界的共识,也是历史的定论。辛亥革命开始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1911年9月24日,活跃在中华腹地的二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在驻武昌新军中组织起义。会议成立了起义临时总司令部,地点在武昌小朝街25号。文学社领袖蒋翔武为临时总司令,共进会的领袖孙武为参谋长。制定了起义计划。决定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起义。后因准备不足,推迟至10月16日发动。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共进会总机关赶制炸药,不慎发生爆炸。俄巡捕闻声而至,搜去了准备起义的旗帜铁血十八星旗、印信、文告等物,移交清政府地方当局。当局立即调兵遣将,大肆搜捕,以图镇压。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络,决心奋起反抗,以期死里求生。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第一枪,驻守城外的混成协辎重队的官兵也举火为号,发动起义,炮兵营、工程队立即响应。一时间,武昌城内外枪声四起,烽烟滚滚。

       由于蒋翔武远逃避祸,孙武藏匿疗伤,起义新军群龙无首,起义之后又该走向何方?起义官兵开始了自己的选择。几经波折,终于拥戴第21混成协协统(相当于旅长)黎元洪为新的领袖。47岁的黎元洪与任何革命团体没有关系,不是革命党,因缘际会,擂起了革命鼓,举起了革命旗,堂堂正正地成为武昌起义的统帅,领导了辛亥革命。

黎元洪不负众望,组建湖北军政府,当上军政府都督,宣告独立,发出推翻清政权、建立中华民国的呼喊。10月11日,武昌城内各官署,各城门为起义军队所控制。起义新军3000多人以及闻风而动的各式会党,绿林豪杰,迅速聚集到了黎元洪旗下。黎元洪随即挥师汉阳,汉口,两汉归风。10月12日,武汉三镇完全控制在起义军手里,武昌起义成功。

      武昌起义点燃的烈火,瞬间燃遍全国。安微率先响应,于10月11日宣告独立。紧接着,山西(10月20)、江西(10月21日)、湖南(10月22日)、陕西(10月23日)、云南(10月31日)、上海(11月3日)、贵州(11月4日)、浙江(11月5日)、广西(11月7日)、江苏(11月8日)、福建(11月9日)、广东(11月9日)、山东(11月30日)等14个省响应武昌起义,宣告独立,脱离清廷。至此,全国有15个省宣告独立(全国时划分为22个省),追随武昌起义。

      独立各省唯黎元洪马首是瞻,湖北军政府成了事实上的中央政府。文学社的的旗帜五色旗(红黄蓝白黑)成为举世瞩目的新旗帜,在中华腹地上空迎风招展。民国万岁的欢呼响彻云霄,向世人宣告,中国的新时代己经来临!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政权,建立中华民国政权。在清政权未垮台,中华民国政权未确立之前,中华大地所发生的武装起义行动和政治协商活动,当属辛亥革命的范畴。

        1911年12月3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广西、直隶10省22名代表在武汉开会,承认湖北军政府为中央军政府,通过了中华民国第一部宪法性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4章21条(下简称《组织大纲》)。并拟定12月16日选举黎元洪为临时政府总统。12月4日,广东、山西、江西、奉天4省代表赶赴武昌签名追认。但黎元洪认为,此时选举总统,弄不好会引起战争,总统应选举袁世凯担任。各省代表通电取消总统选举。

       12月15日,全国独立各省代表联署通电,准备以中华民国大总统予袁世凯。12月18日,南(革命党)北(北洋势力)两大阵营在上海达成三大协议:1、和平解决时局。2、确认建立中华民国,新的社会制度为共和制。3、公推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2月20日,双方再签补充协议:中华民国实行共和政治;先推翻清政权者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上表清廷;1月26日,袁世凯让段琪瑞组织北洋军42位前线战领联名通电:请清帝逊位,体面下台!2月13日,清廷终于发布谕令,宣告退位。执政中国268年的大清政权垮台。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正式就职。中华民国政权确立。辛亥革命由黎元洪拉开序幕,到袁世凯登台谢幕,历时5个月宣告圆满结束(1911年10月10日——1912年3月10日)。

       辛亥革命以和平的方式,终结了中国社会延续二千多年的家族政治,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又一座永不逊色的里程碑。

二、广东淡水农民起义一举成功,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步伐。

       广东淡水农民起义,陈炯明足足谋划了5个月。

       1911年6月,陈炯明在香港,一方面派陈演生、陈小岳先后赴南洋运动筹款、购械,一方面联络海陆惠以及东江地区的精英,筹划武装起义。10月,在香港湾仔某街22号会商,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会议推举陈炯明为起义总司令,林激真为参谋长,邓铿为西江司令,严德明为东江司今,丘耀西为博罗司令,马育航、钟秀南、周醒南负责筹划军需粮饷。会议制定了起义计划:陈炯明、邓铿在淡水设立起义总指挥部,曾国琮到陆丰,邓伊臣、刘定叔进海丰,赖仲壁、周锋、游克桢赴紫金,李子先、欧阳俊往河源、龙川,寥容、寥肃奔连平、和平,邱耀西、梁锭球、林激真入博罗。11月1日卯时同时发难。随后各地队伍到惠州城下集结,攻占惠州。陈炯明的战略思想是:第一步是规复惠潮梅,占踞惠州城,进而夺取广州,站稳脚根。第二步是联络南方各省北伐,推翻清廷,建立联合政府。万一失败,退而可依托山区、农村,死守惠州,与清廷周旋。开了近代以农民为主力,“建立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河。

        会议根据陈炯明建议,制定红、黄、蓝三色军旗,旗面未端绣一“井”字,寓意井田。同时还规定了不得占用学校、民房,不得骚扰百姓、商店等军纪。

1911年11月1日清晨,陈炯明、邓铿在淡水,率领当地百余农民,攻占了淡水警署,打响了淡水起义第一枪。附近农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充至500余人。各路人马按计划如期发动,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陈月波、曾国琮、邓伊臣、刘定叔以及邓辚声率领当地农民武装,光复海陆丰。仅5天时间,各路起义军就攻占归善(今惠阳)紫金、河源、龙川、和平、连平、博罗等地。11月5日,各路人马共一万余人,分别在距惠州20公里处的马鞍墟、三多祝、坪山、白芒花、横沥等地集结,陈炯明的司令部设在马鞍墟。决定11月6日进攻惠州城。

        惠州是东江重镇,广州屏障,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天险,自古以来尚未有人攻破。民间有一首古谣:“铁链锁孤舟,飞鹅水面游,任君天下乱,此地永无忧” ,是惠州天险的写照。此时,驻守惠州的提督是秦秉直,湖南人,是一行伍出身的悍将,辖下有新军8个营,除2个营在博罗、坪山被起义军队缴械之外,尚有6个营防守惠州城,其中有4个营是骁勇善战的湘军。洪兆麟率2个炮兵连、1个步兵营(湘军)占踞飞鹅岭高地,其它4个营(其中湘军3个营)扼守惠州城。秦秉直声言死守惠州,发了300支枪给团练局,协同守城。并且在城内挖掘地道,埋藏炸药,万一城陷之时,就引爆炸药,与满城无辜百姓同归于尽。

       笔者欣赏《共和将军》(作者叶曙明)的观点,此时,如果陈炯明大张旗鼓,组织敢死队,挥动大刀长矛,迎战居高临下的机关枪,甚至身上士卒,冒死攻城,其结果可能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但不失是一件可歌可泣、气吞山河的壮举。如果,此时陈炯明因此而献身,历史有可能留下浓浓的一笔,海陆丰人民也可以借此安享数代殊荣。即使因此而与惠州同归于尽,历史也不会因一座古城的毁灭而责备他。但如果真的这么做,陈炯明也就不是陈炯明。

      “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己”(《孙子兵法》)。陈炯明熟知用兵之道,因此,他大造声势,对惠州围而不攻,派林冠志、林善儒潜入飞鹅岭,向洪兆麟、许德晋晓明大义,陈说利害,策动洪兆麟参加起义。陈炯明料定广州必来救援,在苏村设下埋伏。11月7日,张呜岐派来的1支防营和3营保安队,一到苏村就遭到伏击,狼狈溃退。惠州己成一座孤城。11月8日洪兆麟首先倒戈,宣布参加起义。洪兆麟是湖南人,湘军管带(营长),秦秉直手下猛将,素有威望。洪兆麟倒戈起义,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在湘军中引起震撼,清军军心大乱。反叛情绪迅速蔓延。秦秉直无力守城,不得不转变态度,下令献城,并将所辖8营清军用公文的形式,移交陈炯明接管。然后,领着陈炯明发给的1000元,打道回籍。11月9日,陈炯明率领农民起义军,开进惠州城。11月10日,潮州民军处死抗拒起义的知府陈召棠(原惠州知府),宣布归顺陈炯明。从11月1日到10日,仅仅是用了10天的时间,陈炯明领导的淡水农民起义,席卷东江、粤东、粤北一大片广阔区域,摧毁了清王朝在惠、潮、梅(时称嘉应州)的地方政权。

       陈炯明和平光复惠州,广州震撼。水师提督李准接受陈炯明、谢良牧劝告,宣布与清廷决裂,拥护“民国”。陆军第二十五镇统制龙济光(相当于军长,辖桂军12营4000多人)态度中立,对清廷还是民国不置可否。

       11月11日,陈炯明对起义队伍进行整编,定名“循军”(惠州古称循州,又称归善),总兵力一万余人。陈炯明任总司令,邓铿任总参谋长。下辖七个旅,分别由邓铿(兼)、叶举、严德明、丘耀西、黄德修、谢子瑜、陈卓延担任旅长。洪兆麟升任团长,率原湘军,归邓铿统辖。11月26日,陈炯明又将循军整编为广东革命陆军第一军,通电全国,不日将挥师北伐。“循军”改编为广东革命陆军第一军,不是单纯称谓的改变,而是明确了军队的性质。陈炯明是在向世人宣告:军队,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如此明确规定了军队的性质,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11月9日下午,省谘议局在穗议员、广州各团体、各界代表,集中谘议局,一致决定,宣告广东脱离清延,正式独立,组建军政府,并推举选举张鸣岐、龙济光担任正副都督。但此时,张鸣岐己换上便装,携带省库巨款逃进沙面租界,在英国领事的陪同下,到香港“避难” 。龙济光也不敢露面就职。于是,省谘议局及界代表又在当天重新选举,选举胡汉民为广东军政府都督,龙济光仍任副都督。

       11月18日,谘议局以及九大善堂、七十二行商总商会、各团体、各界代表再开大会,免掉龙济光,改举陈炯明为广东军政府副都督,新军统领黄士龙为参督。11月29日,陈炯明、邓铿率1500名广东革命军抵达广州。12月初,黄士龙投奔袁世凯。12月21日,胡汉民不辞而别,随孙中山赴沪。陈炯明独力支撑起南粤一片蓝天。

       淡水农民武装起义一举成功,对于决定辛亥革命的命运,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在当时,能够真正支撑辛亥革命顺利进行的武装力量,只有二支起义武装,一是武昌起义的新军,二是淡水农民起义军。武昌起义之后,宣告独立的省份虽然有15个,但大部份是由清廷在职地方首脑决定的,命运大都还是控制在这些原朝廷命官手里,他们有回旋的政治余地,一旦形势逆转,风吹草动,他们未必愿意为辛亥革命尽忠尽力。两广都督张呜岐曾经两次宣布广东独立,结果都是独而不立,就是铁的例证。武昌起义和淡水起义,从爆发之日开始,就以推翻清政权为最终目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除了一拼到底,与辛亥革命共存亡之外,再也设有任何退路。黎元洪统率武昌新军控制着武汉三镇,是与清廷抗衡的前线,陈炯明指挥淡水起义的农民武装独撑南粤,则是与清廷一决高低的强大后方。

       淡水农民武装起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农民向独裁政治宣战的又一伟大壮举。开了近代“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河。为辛亥革命以后,继续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范例。她揭示了一个真理:中国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力,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乃至现代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开农民,就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凤凰大视野》评论:“以史为鉴,陈炯明的崛起,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图片来自《凤凰大视野》)。

(拙文原称《辛亥革命建殊勋》,2016年11月15日登陆《汕尾市民网》。重发时更改标题、略有增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汕尾传媒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sw-cmw.com/portal/article/index/id/7615/cid/1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汕尾传媒网

汕尾传媒网(汕尾市孝正传媒有限公司),是汕尾市社区网站,立足汕尾本土,挖掘汕尾本地第一手资讯。集汕尾热点、汕尾资讯、汕尾娱乐、资讯论坛等为一体的网站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报料扫我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