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征文比赛 一把剃须刀

一把剃须刀

一把剃须刀

一把剃须刀

文/蔡清怀

阿德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之所以叫阿德,因为德是他的辈序。这是祖上贤人对这个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的美好期望——德。

阿德的语言表达精炼又不失幽默,课堂思路严谨又氛围轻松,学生都喜欢阿德的课。凡是阿德能帮得上忙的,他总是欣然应承,同事们也喜欢阿德。单位有大小活动需要帮忙的叫到了,阿德也从不推辞。

天有不测风云。阿德还来不及好好品味初为人父的喜悦,就被儿子的病弄得六神无主。这段时间,他有时候想想,为什么这闹心事情会摊到自己头上呢?他有些怀疑好人有好报这个命题了。

镇上的医院,每天就同样的点滴,同样的治疗方案。孩子的病情总不见好转。阿德心急如焚,可又不知所措。

“医生,我小孩的情况怎么样?”阿德几乎每天都问。

“嗯……,先打打点滴看看吧。”医生毫无表情的回答。在阿德看来,这病情很重。究竟能不能治好?治好要多少钱……所有疑问,阿德都心里无数。前途未卜的孩子,家里的经济状况……想着想着,好几次,泪水模糊了阿德的双眼,他每次又默默地把泪水往肚子里吞。

孩子最终转到市里的医院。主管的是一名副主任医师,姓苏。苏医生就像拉家常一样问着孩子的情况,问的很详细,脸上不时有亲切的笑微。就是这微笑,让阿德如沐春风,心中迷航已久的小船,终于看到了远处的灯塔了。孩子终于安顿下来了。虽然还没开始治疗,但阿德的心从未这么踏实过,他坚信眼前这位笑容可掬的医生,就是驱散他的孩子生命中阴霾的太阳。阿德的家人也有同感。

治疗开始了,孩子的病情也一天天好转。阿德及家人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一天,科里的主任带着一帮人来查房,主任看上去快退休,胖胖的。主任问了几个简单的常规问题后,丢了一句话,这孩子的病,得赶紧到大医院治疗。这下可好,阿德的心中顿时又是乌云密布。晚上,他看到苏医生自己也在打着点滴。阿德把今天的情况跟苏医生说了。“没事的,能治好,别被吓到,目前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稳定了以后再到大医院去检查、治疗。”苏医生仍旧笑着说。阿德这才又把心稍稍放了下来。

不知不觉中半个月过去了。这天,苏医生又来查房。“现在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过两天就回去吧,刚好回家过中秋。”苏医生笑容依旧亲切。这年头,能遇到这么好的医生很难得。阿德心中只有感激。孩子出院前一天,孩子的奶奶交代阿德买一支剃须刀,要给孩子理发,让孩子转转运。阿德让在超市里买了一支老款的剃须刀。这款剃须刀是用两块金属板夹住刀片,可以拆卸换刀片,简约、实用,就像苏医生一样朴实无华,但很暖心,有一种超出语言描述的魅力。

之后,阿德留着这把剃须刀给自己刮胡须。这把剃须刀跟随了阿德八年,先后换了两盒刀片。期间有好友送他电动的剃须刀,但阿德始终舍不得这把简约的剃须刀,总有一种丢不掉的情结。后来,这把剃须刀实在不能再用了,阿德才又买了一把一模一样的剃须刀。

陈忠实在《晶莹的泪珠》里写道:“我今天终于把几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的时候,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泉不致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师德也颇受冲击。简约的剃须刀,还将继续陪伴着阿德,它不但给阿德一个清爽的仪表,更常把阿德的内心杂念去除。阿德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把剃须刀时刻在提醒阿德:当老师也应当像苏医生一样——德艺双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汕尾传媒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sw-cmw.com/portal/article/index/id/2472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青春从年近不惑开始,梦想与激情永伴相随

汕尾传媒网

汕尾传媒网(汕尾市孝正传媒有限公司),是汕尾市社区网站,立足汕尾本土,挖掘汕尾本地第一手资讯。集汕尾热点、汕尾资讯、汕尾娱乐、资讯论坛等为一体的网站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报料扫我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