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展动态 “坐着高铁来汕尾上班” ——我市全力打造人才聚集地 焕发“双城”“多城”生活新活力

“坐着高铁来汕尾上班” ——我市全力打造人才聚集地 焕发“双城”“多城”生活新活力



今年9月,广汕高铁开通,汕尾与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从“物理”到“心理”上的距离无限拉近。如今,随着汕汕高铁正式开通进入倒计时,汕尾到汕头车程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粤东地区将迎来一次重大的交通和区域发展升级。

从十年前厦深铁路开通运营,到如今广汕高铁建成通车,再到汕汕高铁即将通车,全面迈入“高铁时代”的汕尾如同飞奔的列车,正积极抢抓区域协调发展新机遇,在城市建设、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营商环境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好更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陆丰南站建成,汕汕高铁正式开通进入倒计时。

记者 陈茂辛 摄


 柔性引才添动力 

老区医疗事业迈上新台阶


“最近气温下降,您要注意保暖,记得这个药是在饭前服用……”在深汕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刚下高铁的莫颖倩换上白大褂,对科室住院区的每间病房进行巡房。她细致地询问每位病人的康复情况,对病人后续治疗给予详细指导,同时叮嘱家属做好日常护理。

莫颖倩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派驻深汕中心医院的全时专家,也是深汕中心医院内科门诊办公室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早在2021年,她就参与了深汕中心医院的筹建工作,并和第一批同事来到汕尾,指导建设了汕尾地区首个独立的风湿免疫科。


深汕中心医院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汕尾建设“人才强市”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 陈茂辛 摄


“汕尾的风湿免疫病诊疗水平与其他地市有较大差距,所以我们在深汕中心医院建设风湿免疫科,希望老区人民能够享受到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莫颖倩告诉记者。她每周要在汕尾坐诊4天以上,还要回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坐诊和处理其他工作。自2021年5月深汕中心医院门诊运营以来,莫颖倩往返广州与汕尾两地数百次,在汕尾接诊过数千名患者,其中不乏患有顽固、疑难风湿病的患者,经常延长2至3小时加班诊疗,平均每天要完成3、4台手术。

莫颖倩一方面积极发挥所长救治患者,经常组织专科医护人员到基层开展义诊,另一方面还多次开展风湿免疫病相关讲座、临床教学查房和多学科病例讨论,注重对青年医生临床业务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此外,她还牵头成立汕尾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并担任主任委员,为汕尾广大从事风湿免疫疾病相关领域的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

“广汕高铁开通后,我往返汕尾与广州更加方便快捷,还能将省出来的时间用在研究病例上,坐着高铁来汕尾上班的感觉不错。”莫颖倩笑着说。

据了解,像莫颖倩这样的全时专家是我市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专家将先进的医疗理念、技术和资源持续导入汕尾,为我市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动力。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时派驻170多名专家到深汕中心医院开展工作,其中高级职称专家近60人;各专科柔性派出高层次临床专家赴汕开展门诊、手术、会诊、讲座等,每月达200人次以上,确保疑难重症病例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填补了我市医疗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助力我市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发展红利强效应 

各类人才齐聚奔向海陆丰


近年来,汕尾深入实施“深度融湾”示范工程,以“五共联动”为抓手,推动汕尾与深圳全方位对接协作,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加速流通,努力实现汕尾与深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愿意扎根一线,在基层工作中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在真刀真枪中锤炼过硬本领。

为助力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自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现任汕尾中学校长的黄茂希,他带领团队来汕开展为期三年的帮扶支教工作。他们积极撬动深圳优质教育资源流入汕尾中学,围绕课堂教学、师生管理、设施建设等办学环节进行全方位优化提升,努力让这所百年老校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汕尾,是集山、海、湖景观于一身的美丽城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城乡面貌美丽嬗变,发展势头蒸蒸日上,这座善美之城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愈发吸引广大人才奔向海陆丰。


我市电子信息业人才在工作中操作仪器。 

记者 陈伟源 摄


汕尾天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新招的员工较多来自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地。该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黄先生表示,企业招工时,当地交通是否便利也会影响外地人前来就业的意愿。如今的汕尾交通便利,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越来越多外地人愿意来汕尾发展,本地公司对外影响力随之增强。

据统计,广汕高铁开通后,每天有大批年轻人乘坐高铁来往于汕尾与广州之间,“坐着高铁来上班”的“双城生活”已然成为现实。


 人才政策再升级 

“筑巢引凤”打造人才聚集地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近年来,汕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科研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日益浓厚,人才集聚效应逐步突显,为汕尾高质量发展持续夯实人才基石。


我市举办高校人才招聘会,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记者 张文滨 摄


出生于汕尾市城区的“95后”林诗凯,本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雕塑专业,目前在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任教,他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大奖。“虽然常年求学在外,但一直希望自己学有所成后能回来汕尾发展。汕尾是一座很有潜力的城市,拥有红色文化、海洋文化、沙坑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林诗凯说。

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我市共引进硕博人才超1800人、大学生近45000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615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2万人。我市现有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16个,全市人才队伍结构和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11月,汕尾发布新一轮人才计划——《汕尾市“善美英才”计划》,是在原先《汕尾市红海扬帆人才计划》的升级迭代。《汕尾市“善美英才”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柔性引才、搭建平台、做优服务、健全机制、党管人才等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育用服管”全链条,针对性提出30项新举措,建立完善63项制度机制,亮出“尚贤爱才、求贤若渴”的鲜明态度,聚焦聚力打造“逐梦汕尾、共创未来”的市域人才高地。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各地日趋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汕尾致力发挥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人才政策,聚焦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靶向引才”、“点招”关键人才,也可以采用柔性引才方式让高端人才为汕尾发展提供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帮助。


我市着力构建为广大英才赴汕就业发展全过程服务网络。

市委组织部供图


“12月底,我市将启动外出招才引智活动,为广大英才精心准备了‘见面礼’。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保障,不断强化人才综合服务,努力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让广大人才在汕尾这片红色热土上奋斗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该负责人介绍。他表示,今天的汕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热切期盼在外的汕尾籍人才、海内外优秀人才奔赴汕尾、乐业汕尾、圆梦汕尾,为汕尾发展牵线搭桥、献智献力,与汕尾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汕尾正锚定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聚焦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更大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绿美汕尾生态建设等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汕尾新篇章。

记者:高向荣 钟佳韦 张文滨
来源:汕尾日报

编辑:吴尔洁




汕尾日报
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汕尾传媒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sw-cmw.com/portal/article/index/id/2831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海丰一地出现几个“油耗子”......

汕尾传媒网

汕尾传媒网(汕尾市孝正传媒有限公司),是汕尾市社区网站,立足汕尾本土,挖掘汕尾本地第一手资讯。集汕尾热点、汕尾资讯、汕尾娱乐、资讯论坛等为一体的网站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报料扫我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