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站原创 一百二十年传承六代的海丰陶河夏家村合兴馆

一百二十年传承六代的海丰陶河夏家村合兴馆

一百二十年传承六代的海丰陶河夏家村合兴馆

古邑之都的海丰,钟灵毓秀,历史迁徙移民将各地独特的民间艺术带到海陆丰,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种类众多、形式多变的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有着120年历史代代相承的海丰陶河夏家村邱氏合兴馆虎狮队。陶河夏家村,海丰望族,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曾有“金夏家”美誉。
“虎狮”,又称狮猊、狮姨。是一种兼具虎、狮及貔貅等动物特征并加以夸张的艺术形象,由两人各执狮头和狮尾动作协调地起舞,并有头戴面具,身穿长袍皂服的大头和尚、紫微仙童配合演出。
海丰陶河夏家村邱氏合兴馆虎狮队,技艺精湛,名扬海陆丰,出狮深受邑人欢迎。据当地村民整理先人口述轶事,夏家村邱氏合兴馆最早可以追溯到约120年的清朝末年。正值国运衰落国家动荡、贼匪横行,民不聊生的时代。纯朴的陶河夏家人为求在动荡的年代防身自保,习武成风,拜艺于海陆丰著名南拳大师海丰罗山派郭转的后人。而夏家村深得古邑底蕴深厚的文化熏陶,集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的虎狮便由此孕育而生,成为文可丰富精神生活,武可抵御外敌强身健体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
海丰罗山郭转后人—郭流民,夏家村人自清朝末年来,与罗山庄厝乡郭氏有着世交情谊,郭氏几代人曾到夏家村传授武艺。能具体考证到的有:郭硕、郭曼等人。目前传授武艺的是郭流民。
据资料记载,清朝末年到建国前艰苦的岁月中,夏家村邱氏合兴馆仍克服重重艰辛“出狮”2次。而建国后,夏家村虎狮一共“出狮”了4次,前后一共为6次。

86岁的邱华夏先生,建国后第一次出狮活动的成员之一
建国后的第一次出狮是在1953年,当时连年战争的硝烟刚散去,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国家处于一个摸索前行的时期,夏家村人在此大环境之下,不忘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虎狮,克服困难“出狮”,但后因当时政治时局等问题受阻,举行了几天后匆匆结束。
机缘巧合偶遇78岁的邱维振先生,邱氏合兴馆建国后第一次“出狮”活动的成员之一,出演“仙童”角色。

而后一路曲折迂回,到了1980年,执着追求的夏家村民,再次举行了第二次“出狮”活动。而后进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全民在经济复苏的浪潮中奋勇拼搏,夏家村民也暂搁浅虎狮活动。直至1996年,夏家村方进行了第三次“出狮”。
第二次“出狮”活动中擎狮头的70岁的邱诗贤先生、第三次“出狮”活动的鼓手:72岁的邱永饶先生合照。

如今国运昌盛,太平盛世的时代,夏家村人纷纷外出或工作或求学。鼎盛时期约四五百户人的夏家村,如今只剩下四五十户人在村中居住,但作为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传统虎狮,依旧成为守护一方村民的吉祥象征、成为夏家村人心心念念的牵挂。在夏家村各方人士的努力之下,时隔二十年后的2016~2017年,举行了建国后的第四次“出狮”活动。

第四次出狮活动
此次出狮活动,由陶河邱氏合族大力支持,在大家普遍外出工作或读书的情况下,仍然有约120人回村训练和进行出狮活动,其团结一心、盼望世代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实属难得可贵!
14岁的邱仕伟,2016~2017年出狮活动的鼓手,邱仕伟自幼爱好虎狮,从8岁开始向村中长辈学习打鼓技巧。
既可强身健体、抵抗外敌、除暴安良,又可丰富和娱乐精神生活,可以说,夏家村民在历经摇曳动荡的岁月,依旧能安身立命、保持了纯朴善良、积极乐观的人文风气,邱氏合兴馆虎狮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近年来,在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传统文化普遍面临日益凋零、后继无人的局面。

20年前的狮爷

有着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的虎叉


但夏家村人表示,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曲折难行,他们将一如既往尽自己能力,守护着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夏家村邱氏合兴馆虎狮队,重树“金”字号大旗,将其代代相承,让其生生不息!

合兴馆联系人:邱锦坤138-2893-5678;邱汉真137-2951-3589

口述:邱华夏,邱维振
文案整理:邱俊能、邱志松、邱旋
编辑:苏静思颖
拍摄:阿眼
注:由于资料缺乏记载,部分材料流失欢迎邱氏各界人士投稿进行补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汕尾传媒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sw-cmw.com/portal/article/index/id/670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传统南狮的守护者——汕尾义兴比麟堂

汕尾传媒网

汕尾传媒网(汕尾市孝正传媒有限公司),是汕尾市社区网站,立足汕尾本土,挖掘汕尾本地第一手资讯。集汕尾热点、汕尾资讯、汕尾娱乐、资讯论坛等为一体的网站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报料扫我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