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站原创 略说海丰县龙山天后宮 ——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

略说海丰县龙山天后宮 ——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

略说海丰县龙山天后宮 ——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

陈治赠  2022年4月4日

       1、海丰县龙山天后宮,位于县城龙津河东岸,龙山脚下。

       现为海丰县“赤山约农会海丰总农会史迹”陈列馆。可能是今海丰县域唯一没有供奉天后的天后宮。

       天后,是妈姐圣称。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姐诞辰,列入国家祭典。

       妈祖,是民间最为广泛持久的尊称,与日月同辉。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36次褒封。宋代尊称妈祖为“夫人”、“正妃”;元、明两代尊称妈祖为“天妃”;清代至今,尊称妈祖为“天后”、“圣母”。供奉妈祖的宫殿,多数称为天妃宫或天后宫。从古海丰到今海丰,邑人习惯称龙山天后宮为“龙山妈祖”或称“龙山妈”。

       当今,有华人足迹的地方就有妈祖文化弘扬光大。天妃宫或天后宫遍布全球,中华妈祖文化,已成为全球钦仰共享的世界文化。

       2、龙山天后宮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古迹,宗教圣地。

      龙山天后宮原称龙山天妃宮。据史载,尊称妈祖为天妃,最早是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褒封妈祖为“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天妃圣称,延续至明代。

      龙山天妃宮何时兴建?溯流穷源,有线索可寻。据大湖镇大德村施姓村民介绍:施姓村民先祖约于宋代末期(南宋期间)落担大德村开基发祥时,已有林姓村民在大德村繁衍生息。大德村现存久远的林厝巷就是佐证。施姓村民可能在元代,就与林姓村民共迎妈祖在大德山下福地就位,称大德天妃庙,守护一方百姓,庇佑过往船只。大德天妃庙可能于元初兴建,是一座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宗教文化古迹。

      坊间传闻,龙山天妃庙。是从大德天妃庙迎来香火,也有传闻香火源自福建湄洲。是否,仍需请地方文史专家和民俗研究学者考证为准。龙山天妃庙的兴建时间,有可能与大德妈祖兴建时间接近,兴建于元代。即使按明嘉靖《海丰县志》记载:龙山天妃庙为明代正德年间海丰知县杨继荣主持兴建,距今亦约有500年左右的历史。

       据史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首次褒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龙山天妃庙可能随之重光,更称为龙山天后宮,距今约338年。龙山天后宮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万民钦仰的宗教圣地。

       如今,天后宫三个大字金光闪耀,建筑物风貌依旧,妈祖却不归位,天后宫名不副实。历史悠久的龙山天后宫“无天后”,曾有往来宾客笑话:“海丰有历史而无文化”,不知邑人有何感受?

       3、彭湃烈士生前曾暂时借用龙山天后宮办农会。

      据《不朽的丰碑》记载(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下称《丰碑》):1922年7月29日,县城“六人农会”在彭湃烈士故居得趣书室成立(《丰碑》第780页)。同年10月25日,县城“赤山约农会”在龙山灵雨庵成立(《丰碑》第781页)。1923年元旦,“海丰县总农会”在县城龙山天后宮成立(《丰碑》第781页)。由此可知,以农会为先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发祥地为得趣书室,而非龙山天后宮。

笔者曾于2004年底至2005年初多次走访求知。初步了解:彭湃烈士生前要在龙山天后宮成立“海丰县总农会”。龙山天后宮理事会及周边民众不支持让出龙山天后宮。龙山灵雨庵与龙山天后宮紧邻并肩,农会己在灵雨庵立足,没有理由再动用天后宮。后经协商达成暂借。条件是:不得损坏天后宮的设施,正殿仍供奉妈祖圣像,由民众敬拜。总农会在偏廊摆一张“八仙桌”及条凳开会议事。彭湃烈士生前信守承诺,对妈祖圣像等设施妥为保护。到天后宫议事的农会代表,也忘不了敬香膜拜,祈求妈祖庇佑。而且,农会的多数活动仍在灵雨庵。1923年8月16日,时任县长王作新宣布取缔农会(《丰碑》第783页),龙山天后宮恢复祥和安宁。此后,龙山天后宮与农会或武装斗争再无交集。(上述以地方红色专家说法为准)

        据民间记忆和相关史料,1924年3月17日,恢复海丰县总农会。龙山天后宮谢绝农会再进入。恢复海丰县总农会的议事地点在得趣书室、陈炯明都督府、龙山灵雨庵三个地方。同年3月21日,国民党第一次东征炮响,时任县长王作新再次宣布取缔农会。彭湃离邑,海丰县总农会掩旗息鼓。随着,国民党二次东征以及海陆丰农民武装向国民党政权宣战期间,海丰县总农会的存续及其活动地点是否在龙山天后宫?权威巨著《丰碑》几无记载,民间记忆亦线索难寻。

       大革命失败前后,国民党军队及其地方政府统治海丰20多年,龙山天后宮没有因曾为“海丰县总农会”暂借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受株连。龙山天后宮巍然屹立于龙津河畔,烟火绵延不息。

       4、全国解放后,龙山天后宮没有改变宫名。

       全国解放后,海丰红色政权没有宣布没收龙山天后宮。龙山天后宮仍是烟火鼎盛的宗教活动圣地,妈祖文化活跃远近闻名。

       1963年,海丰县人民委员会确认龙山天后宮为“海丰县总农会”旧址,颁布该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当地居民反映,“海丰县总农会”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挂在龙山天后宮面墙,天后宫宮名依旧,宫内仍敬奉妈祖圣像,供万民膜拜。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龙山天后宮大门紧锁。改革开放,龙山妈祖是否归位陞座?目前说法不一。有人说天后宮恢复烛光烟火。有人说天后宮锁门闭户,全无气息。

      5、龙山天后宮与龙山灵雨庵的政治待遇。

      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确认龙山灵雨庵为“赤山约农会”旧址,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光龙山灵雨庵。1985年8月27日,“赤山约农会”旧址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挂牌。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将“赤山约农会”旧址并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场红宫旧址。“赤山约农会”殊荣浩荡。

      1963年,海丰县人民委员会确认龙山天后宮为“海丰县总农会”旧址,颁布该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海丰县政府投资5万元按原貌修缮龙山天后宮。2004年12月,“海丰县总农会”旧址升级为汕尾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挂牌彰显。“海丰县总农会”旧址只挤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耀稍逊。

2019年7月1日,中共汕尾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分别挂牌,确认龙山天后宮、龙山灵雨庵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随着,龙山天后宮辟为“赤山约农会海丰总农会史迹”陈列馆。龙山灵雨庵好象关门空置。

       龙山天后宮与龙山灵雨庵为何政治待遇有别?缘由见仁见智。合理的推测是:龙山天后宮有史以来,烟火绵延不息,民间未因时局变化而改变信仰妈祖的初心,且天后宮三个金字始终高悬,光彩夺目。龙山灵雨庵因道姑避战乱星散,烟火再无传承,灵雨庵埋名日久。更为重要的是,“赤山约农会是广东省最早的一个农会”,而且孕育出“海丰县总农会”。“赤山约农会”居功至伟。

      6、将龙山天后宫辟为“赤山约农会海丰总农会史迹”陈列馆,有违彭湃烈士生前初衷,也与党的初心使命不合拍。

       彭湃烈士是中共早期著名领袖人物,目光和胸怀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喝龙津河水、食五谷杂粮长大的杰出精英,深知民心之可敬可畏,不可能与民间宗教信仰发生矛盾而引发民心向背。因而,在暂借龙山天后宮作为“海丰县总农会”议事地点期间,尊重民情民俗,悉心保护龙山天后宮,珍视妈祖圣恩,赢得了民众对彭湃的尊崇,加深了对农会的信任。尊重妈祖信仰,是农会发展势如破竹其中的重要动力。农会遇阻离开天后宫,上不欺天地,下不负黎民。如今,将天后宫这座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古迹,宗教圣地辟为“赤山约农会海丰总农会史迹”陈列馆,与妈祖争位,有违彭湃烈士生前初衷。

       新中国成立,无论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还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法》,都明文立法保护寺庙。《宪法》也特别强调中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如果宗教寺庙被占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就无从谈起,甚至会引起政民矛盾。更何况要求龙山天后宫归还妈祖的呼声日盛。

       时下,弘扬光大红色文化是固本强基的意识形态主流。弘扬光大民族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务之急。如何理顺主流意识与优秀传统之间的纠结,构建和谐。谨提如下建议:

      (1)“赤山约农会海丰总农会史迹”陈列,顺其冠名先后,应置于龙山灵雨庵,名正言顺。“两个农会”虽称谓不同,毕竟是一脉相承。但前提是:民间不主张龙山灵雨庵的权利。

       (2)“赤山约农会海丰总农会史迹”,最理想、最客观的陈列地点是当属得趣书室。从得趣书室出版《赤心周刊》到成立“六人农会”,到催生“赤山约农会”,到孕育出“海丰总农会”,一气呵成。与龙舌埔广场的雕塑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气壮山河的雄伟画卷。海陆丰农民运动波澜壮阔的震撼场面一目了然。

       (3)龙山天后宫归还民间,恭迎妈祖归位陞座。政府颁发的红色牌匾,仍悬挂于天后宫面墙。传承优秀传统信仰与弘扬红色文化相得益彰,和衷共济,推进时代新文明建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汕尾传媒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sw-cmw.com/portal/article/index/id/77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研判解决真问题  建设时代新文明

汕尾传媒网

汕尾传媒网(汕尾市孝正传媒有限公司),是汕尾市社区网站,立足汕尾本土,挖掘汕尾本地第一手资讯。集汕尾热点、汕尾资讯、汕尾娱乐、资讯论坛等为一体的网站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报料扫我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