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征文比赛 卅载杏坛路,潜心育幼苗

卅载杏坛路,潜心育幼苗

卅载杏坛路,潜心育幼苗

卅载杏坛路,潜心育幼苗

作者:罗素丽

用心浇灌待花开

  1988年秋,我中师毕业。带着几分憧憬和未脱的稚气,服从组织分配来到离家有二十多里远的一所偏僻学校 ——陆河县南万镇万全小学。南万镇是当时贫困县陆河中最为贫困的乡镇,与外界的连接只有一条九曲十八弯的盘山黄泥公路,距县城有三十多里,一天只有一班客车来回,交通不便,信息封闭,经济更是落后。

  所任的学校虽是镇的中心小学,但校舍简陋,教学设备极其简单,生活条件也极其艰苦。在这样物质匮乏的情况下,我正式踏上了三尺讲台,担任四年级语文及班主任工作。我充分发挥在师范学校和实习学校学到的教育理念、方法、技巧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那时年轻,没有家庭的羁绊,有满腔的教育热情,教学工作开展顺利,学生们很快喜欢上了我,爱上我的课,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信心。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全天候住校的我,常备课到深夜。在昏暗的灯光下,备课教案一写就是四五页。因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教学条件又差,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每上一篇新课文前,都自制生字卡片;没有课文朗读的录音带,就把自己心爱的唱片删掉,变成自己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没有足够的练习题供学生巩固,就自己出题,抄在一张大白纸上供学生练习;没有所需对应作文教学的范文,就自己先写“下水文”,给学生当范文;没有现成的试卷,就用钢板刻,再自己印刷,一个晚上下来,常是腰酸背疼。刚开始没印刷经验,等一份试卷印好了,我也成了“大花猫”,灰头土脸,乌黑的印油弄得浑身皆是。

  尽管这样,有时上课还是会出现意外。譬如,有时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用文字解释学生一脸茫然,我便灵机一动,用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一看就恍然大悟;有时课堂发生了“堂(肠)梗阻”,于是我又得举一反三示范教学,直到学生掌握了为止;有时课堂遇上“调皮捣蛋鬼”,年轻经验不足的我却措手无策……经验是实践的积累,慢慢的,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我秉承着与孩子打成一片的教育思想,利用课余时间跟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谈天说地;周末我常放弃回家休息,约上几位比较“老成”的班干部一起去家访,因为我人生地不熟,加上有的学生住在偏远的深山里,山路崎岖难走不说,光步行单程都得花上约二个小时才能到达。这些路途远的学生每天要自带午餐到学校,在学校厨房加热后才能吃。真难为这些学生啊!求学路上,他们摔了多少跤?每天起早摸黑赶路,吃了多少冷饭菜?本该是天真灿烂的年龄,却过早地承受了负担家务、照顾弟妹的责任,他们在母亲的怀里撒过娇么?通过家访,我走近了他们,却流泪了;我理解了他们,却被深深地感动了。

  从此,我更亲近他们,鼓励他们,也更热爱我从事的职业,因为我希望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也坚信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用爱守护自成林

  1995年秋,我调离了南万镇,来到了河田镇河北小学任教,在这里工作七年,连续担任了七年的毕业班语文及班主任工作。这里是靠近县城的农村小学,学生人数聚增,大班制教学,工作量倍增。 由于工作量多,白天除了上课就是备课、批改作业,有时备不完的课、改不完的试卷、批阅不完的作文,只好带回家,晚上继续工作是家常便饭了。而此时,我已结婚生子。家庭琐事多,加上父亲刚病逝,母亲瘫痪在床,孩子年幼,家庭的重荷压得我几乎与外界“隔绝”。常是等孩子睡了,我才有时间开始继续白天未完成的教学工作。尽管如此,我仍坚持抽时间去家访,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只有走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去教好学生。

  2002年秋至今,我供职于河田镇城北小学,依然是担任高年级语文及班主任工作,我对教育的热忱也依然如初。教育家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所在的学校,留守儿童特别多,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爷爷或奶奶生活或寄宿亲戚家。回家后作业是没人辅导的,家境也相对贫困。平时我钻研教法,课堂上我认真耐心讲解,力争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及时消化,这样学生回家做家庭作业,基本上就没多少难题了。即使碰到有难题,我鼓励他们第二天来问老师,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我及时表扬爱提问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因家庭原因而怕学、厌学,还养成了他们勤好学问的好习惯。平时我极注重与学生培养感情,拉近距离,如对有进步的孩子,进行赠送课外书、笔记本,甚至会送衣服、送小女孩头花、请孩子们吃糖果等等;有些贫困生没钱买学习资料,我知道后就自己买来送他;有单亲学生病了,家里又没人照顾,便带他去看医生……正是这些课堂之外微不足道的关爱,让留守学生感受温暖,沐浴在阳光雨露中健康成长。“善美”的种子也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近几年来,尤其是节日,我都会收到已工作的学生快递定购的鲜花。每次收到他们快递来的鲜花,我都会小心翼翼地修枝、裁叶,每天换一次清水、加适量的保鲜营养液。我深知束束鲜花表深情,这不仅仅是同学们的一片心意,也是激励我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更是我期待的一批又一批幼苗茁壮成长的希望。

  教育路上,我坚信用爱守护,砥砺前行,前方必会出现一片葱葱郁郁的可喜之“林”。三十载回首,确是这样的。

提升自己促学生

  陶行知先生还说:“惟有好学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好学不厌的学生。”尽管教龄三十年了,教学有一定经验,但我没有倚老卖老,依然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做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时俱进。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我学习,从钻研教材到广泛阅读,从教学理论到文艺创作。教学论文、散文、散文诗、诗歌、童谣等在数十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出版了散文集《生命里的风景》和诗集《缺角的圆》,并加入了广东省作协。

  以教己之心教人,用自身实践演绎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促进学生。如:我会把我写的教育纪实小故事、诗歌在班会上朗读感染他们;把自创获奖的童谣、儿歌教给他们,引导他们向善向美;把自己创作出版的书籍送给他们,鼓励他们平时多阅读、多写作,充分培养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作出表率。“做个终生爱学习的老师是充实的,是快乐的”,我经常对学生这样说。

不忘初心方始终

  时光飞逝,转眼卅载杏坛路一晃而过。曾经的学生现已成为社会各行业的栋梁,遍布各地,他们中有教师、公务员、个体户、公司老总、职员……而他们的孩子又送进了学堂。看着眼前这些天真灿烂的第二代,我不禁会向他们提起他们父亲或母亲小时候的趣事。两代人,不同的境际却遇上同一个老师,我想起了年轻时意志风发的我,更不敢怠慢我剩下的时光。

  三十年来,我与教育共成长。我见证了她从落后走向完善,见证了她从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教学的进步,见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迈上更高学府的大门;而她也见证了我从一支粉笔走向多媒体教学运用的得心应手,见证了我在教育教学路上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追求,见证了我由青丝变白发的拳拳之心。

  卅载杏坛路,潜心育幼苗。无关名,无关利。得之,所幸;未得,不怨。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让自己的爱心、学识与人格魅力留在学生心中,并跟随着他们撒播各地……

  心如明镜不染尘,不忘初心方始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汕尾传媒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sw-cmw.com/portal/article/index/id/2467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艺高为师,身正为范

汕尾传媒网

汕尾传媒网(汕尾市孝正传媒有限公司),是汕尾市社区网站,立足汕尾本土,挖掘汕尾本地第一手资讯。集汕尾热点、汕尾资讯、汕尾娱乐、资讯论坛等为一体的网站

为您推荐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报料扫我哦

返回顶部